姜文当初拍摄“鸿门宴”这场戏,在桌子周围铺了一条圆轨,三台摄像机,在圆轨上面运动,分别捕捉三位主演,周润发,葛优,姜文的面部表情,在演的时候,摄像机一直开着,拍了一个星期,十万尺胶卷没了。

        35mm电影胶片一般为400尺,大约可以拍4分钟,可见一斑。

        太败家了。

        路朝林在拍这场戏,精益求精,一共拍了三天,本来第二天是拍好了的,但第二天晚上,大家散去,路朝林看回放,怎么看怎么不对味,于是隔天原定计划打破,演员重新到位,再拍相同的场景,拍完,大家还不敢散。

        怕路朝林再反悔。

        好在,他们担心的一幕没有发生,后续拍摄,顺风顺水。

        一个月后,需要拍摄电影开头和结尾马拉火车的镜头,山间的铁轨也早就铺好,火车到位,白马还在路上。拍摄顺序,不一定是放映顺序。

        火车用蒸汽装置驱动,还要白马来拉着往前面走。

        怪诞极了。

        不少演员听到这个,有点懵逼,想象力的天花板好像被提高了。

        但在路朝林前世的历史上,马拉火车是真实出现过的事情,并非什么夸大,怪诞。在那个时期,确实是存在这样荒诞可笑的产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