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国内第一次SNS网站追随的都是Friendster,而在他们式微之后,国内第二批SNS网站的追随的都是Facebook和MySpace的脚步。

        03年圣诞节的时候,后来的美团创始人王星带着明确的创业计划满怀激动地回到国内。他做了一个类似Friendster模式的“多多友”项目,意为“通过互联网帮大家认识更多朋友”。

        这个现在已经鲜为人知的网站在仅仅存活了一年时间吸引了两三万用户之后,便被迫关闭。但是,王星并未放弃在SNS领域的探索,在仔细研究了Facebook的模式之后,王星在2005年秋天创立了校内网。

        在校内网上线后不久,千橡的陈亿舟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王星频繁接触,意欲收购校内网。因为陈亿舟担心,自己开发的类Facebook模式的5Q校园网将会受到激烈竞争。但是,陈亿舟的“善意”遭到了王星的拒绝。

        2006年暑假期间,千橡自主开发的5Q校园网和王星创办的校内网发生了激烈的用户争夺战。“到5Q注册用户送鸡腿”,成为一时之间的笑谈。

        在二者激烈校园争夺战中,校内网将目标集中于国内顶尖院校,包括清北在内的全国10余所重点大学。5Q无法立足于这些院校,只能转向层次相对较低的院校去攻城略地。显然王星在第一轮竞赛中,暂时获得了优势,一年内做到了200万用户。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此时此刻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王星在融资上遇到了问题,几乎没有经过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2006年10月只能被迫接受陈亿舟的邀约,同意千橡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并购校内网。

        而充分意识到校内网用户价值的陈亿舟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用户流失,干脆彻底放弃了自主研发的5Q网,转而将原5Q的用户导入校内网。

        第二轮大战,以千橡并购校内网而结束。

        而进入07年,银河科技的围脖,和王星新成立的饭否,以及在年初就杀入国内市场的国际巨头MySpace,在加上已经是千橡旗下的校内网,新一轮的SNS社区大战又被引燃了。

        而看似混乱的局面却在2008年4月,发生了巨变。

        陈亿舟凭借校内网神话拿到霓虹软银孙正亿领投的4.3亿美元战略投资。这绝对是国内互联网史上最大的的融资项目之一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