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综合其他 > 策行三国 >
        孙策回头看看孔融,yu言又止。

        儒家学术创立於西周之初的周公,成熟於春秋的孔子,本质上是宗法制度的政治哲学。

        宗法制度的特点是分封制,是家与国的统一T,王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对贵族而言,国与家、君与父、忠与孝本来就是一T两面,并不矛盾。

        但秦汉不是王天下,而是帝国,不是分封制,而是郡县制。虽然有不少人希望回到分封制,魏晋一度恢复了六等爵、五等爵制,但那只是一厢情愿,最後都惨淡收场,不论是西汉的七国之乱,还是西晋的八王之乱,都证明了一点,分封制不合时宜。

        就像一个人,哪怕童年再美好,rEn世界再残酷,也只能慢慢长大,直至衰老,绝不会返老还童。

        汉武帝独尊儒术,解决了思想上统一的同时也留下了隐患。

        在王天下的分封制下没什麽问题的君与父、忠与孝,在帝国时代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汉代以孝立国,皇帝的諡号中都有一个孝字,本质上是对忠的补充,保持一种平衡。但这种平衡是不牢固的,必将被打破。王莽、曹C的先後出现,就是忠的绝响。

        历史上的曹C将皇袍当内衣穿,最後还保持着汉臣的身份,只是最後一丝温情。当司马氏祖孙三代人篡夺了曹魏天下,忠的遮羞布就被彻底扯掉了。晋朝重新提倡孝,不是对忠的弥补,而是没脸提倡忠,连他们自己都不信。

        孙策来自二十一世纪,对忠的认同有限。他与孙坚并非真正心理意义上的父子,却不妨碍他对孙坚的感激。他相信公平,不能欺负老实人,不能因为孙坚忠於汉朝,就无视他对吴国的奠基之功。

        只是身在帝位,他又不得不考虑政权的稳定X问题。既然不可能一步到位,推行所谓的民主制,就不能不为忠留一席之地,至少不能轻率表态。

        那不是给人民自由,只会让人民无所适从,为野心家创造机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